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

VIM的插件式输入法

刚加入douban上的vim小组,然后发现了vimim这个插件式输入法,试用之后,我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自家的xterm一直没有搞定中文输入(可能是因为ibus本身就不太完善的关系?),因此虽然终端和vim能够显示中文,但是在终端vim下无法输入中文很是郁闷。安装了这个vimim插件之后,奇迹般的搞定了终端vim的中文输入而且不会出现ibus的种种奇怪问题,可以说是最近除了完成LFS的创建以外最振奋人心的事。
一下是安装过程:
1. 到这个网站的下部下载插件
2. 在这里下载码表,我下载的是拼音码表
3. 把上述文件放到~/.vim/plugin文件夹下,如果没有的话直接创建即可
然后就可以测试了:
vim test
在插入模式下按下ctrl+^(实际上就是6)键,此时vim的提示区显示为"--插入(语言)--",然后输入拼音就会出来选字框了,空格选字。其它很多种玩法在这里有介绍,还没有来得及全部试,试了一下“点石成金”貌似很好玩。

另外,firefox也有一个嵌入式输入法名为fireinput,我用opera不准备尝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

linux下的chromium试用成功

以前曾经试过,没有成功,隔了1个多月再来测试,已经基本可用了。

安装:
arch下直接使用AUR即可,如果安装了yaourt,直接yaourt -S chromium-browser
其它发行版自己看看不稳定仓库里面有没有吧,或者可以自己用google code上的源代码编译

运行:chromium-browser

测试:打开普通的英文网页和中文显示都没有问题,下载也还行,会自动的在家目录建立一个“下载”的文件夹。打开gmail等google本家的服务也没有问题。

问题:
1. 貌似无法弹出对话框?想要设置options和登入一个需要密码的网站都未能成功(可以在地址中直接写下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入)。
2. 对https的支持不太好还是怎的,blogspot的页面显示不出来
3. 中文输入法还无法使用
4. 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崩溃退出

结论:基本可用,但是离取代opera还有较大距离,只能作为备用浏览器。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lfs手记之二

在进行到6.14第三次编译gcc的时候,重试了4次,两次是说“我找不到/lib/cpp这个文件呀“,我ln -sv /tools/bin/cpp /lib把第二次编译出的cpp链接到/lib/cpp之后,倒没有这个问题了,但是不断的跳出“我找不到stdio.h这个头文件呀“等等一大堆。但是经我的诊断,/usr/include中确实存在这个头文件,而
echo 'main(){}' > dummy.c
cc dummy.c -v -Wl,--verbose &> dummy.log
grep -B1 '^ /usr/include' dummy.log
又表明确实是在/usr/include里找头文件的。于是只有怀疑gcc的源文件有问题,仔细想了一下,第二次编译gcc时对源文件进行了修改,而第三次编译时图省事直接用的原来的源文件夹。虽然gcc, binutils和glibc都是在源文件夹以外的文件夹中编译的不存在编译污染问题,但是直接修改了源文件的话还是可能会导致错误的。于是删除原来的gcc-4.3.2/文件夹,重新解压,make通过。
总结:对于源文件夹的处理,个人有以下建议:
1. 只进行了patch的可以不管
2. 如果对源文件进行了其它修改,要么事先有备份,最简单的还是删除&重新解压
3. 如果在源文件夹中直接configure和make的,而又没有修改源文件,可直接make clean而不用删除文件夹
4. LFS手册的建议还是要采纳,其实手册开始写了建议安装完成一个包之后就把源文件删除,我没有动脑子而大胆采用省时做法,结果适得其反

lfs手记之一

本来以为可以无痛完成,结果看来要写成一个系列。本篇介绍从昨天到目前的失败经历,新的一轮从头构建lfs已经开始。
第一次lfs,在glibc pass1的时候就失败了(谢天谢地),原因是:
>:1: error: CPU you selected does not support x86-64 instruction set
> make[2]: *** [/mnt/lfs/sources/glibc-build/ucontext_i.h] Error 1
> make[2]: Leaving directory `/mnt/lfs/sources/glibc-2.8-20080929/csu'
> make[1]: *** [csu/subdir_lib] Error 2
>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mnt/lfs/sources/glibc-2.8-20080929'
> make: *** [all] Error 2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在开始LFS竟然没有检查host系统的架构,而LFS是仅针对32位系统的!看了一下gentoo的/etc/make.conf,发现里面的CHOST是64位,晕了。
解决方法有二:一是转投向CLFS,它是针对64位系统的,但是貌似更加复杂;二是另外找一个32位系统做host。对于我来说显然后者更容易,于是在另外一台服务器上重新开始。

另外又要发泄一下GFW给我造成的痛苦:出现上述问题时,google解决方案,只有www.mail-archive.com上有同样的条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网站竟然会被GFW河蟹掉,十分难以理解!最后花了10多分钟找到web proxy才算解决。

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

freenx所导致的设置冲突

2台服务器需要自动传送文件,我使用的解决方案是把各自的id_ras.pub的内容复制到对方的authorized_keys文件中,然后su -l myusername -c 'scp myusername@server1.org:.test ./'
但是设置了freenx之后,需要改动/etc/ssh/sshd_config把authorizedkey文件改为~/.ssh/authorized_keys2,而这个文件在上述文件夹中实际上不存在?这样,前述的id_rsa.pub的内容就没有去向了,当然也就无法实现不需要密码的ssh连接。
目前是把sshd_config改回原貌了事,不过如果找到authorized_keys2的工作机制之后应该可以两者共存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森海塞尔的耳机真TM结实

一副森海塞尔的入门耳机,插在电脑上同时搭在自己脖子上的时候忘了,往外走的时候硬是牵得电脑动了一大截差点从桌子上掉下来。赶紧试一试耳机坏了没有,结果完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