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

在Linuxtoy上看到的firefox优化方法

感谢原帖。
进入.mozilla/firefox/xxxx.default
执行sqlite3 places.sqlite vacuum和sqlite3 formhistory.sqlite vacuum,然后启动firefox,速度貌似确实有了较大改善。
不过按照我对vacuum这个词的理解,貌似这个优化方法不算一劳永逸来着?

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

Sed也要万分小心的教训

需要把bbs服务器中所有的域名(bbs.xxxx.xxx.cn)改成ip(111.22.333.444),于是就很自信的在bbs根目录下执行
find . -exec sed -i 's/bbs\.xxxx\.xxx\.cn/111.222.333.444/g' {} \;
且不说把其中的bin和lib文件夹中的一些二进制文件改了,这个好办,重新编译生成这些二进制文件就解决了。要命的是kbs的bbs系统在boards、mail这些存放数据的文件夹里面也全部都是二进制文件,使用上面的命令之后,由于bbs.xxxx.xxx.cn与111.22.333.444相差一个字符,直接导致被修改的部分之后完全乱套。
解决办法是:
1. 对于被搞乱的版面,进入boards下相关文件夹,备份.DIR和.ORIGIN,然后
sed -i 's/111\.22\.333\.444/111.22.333.444 /g' .DIR .ORIGIN
其实就是在末尾多了个空格来达到字符数平衡,多数都能解决。
2. 对于被搞乱的邮箱,同样进入mail下相关文件夹,备份之后进行替换
sed -i 's/111\.22\.333\.444/111.22.333.444 /g' .DIR .SENT .DELETED

另外:如果在bbs文件夹里面建立一个NOLOGIN的空文件,就只有telnet 127.0.0.1可以登录,可以用来测试。

2009年7月1日星期三

更改gtk的字体和主题

来源:http://www.leninlee.cn/?p=315
其实以前没有想到有这么简单,直接修改~/.gtkrc-2.0即可。例子如下

include "/usr/share/themes/Nodoka-Silver/gtk-2.0/gtkrc"

style "user-font" {
font_name = "Microsoft YaHei 10"
}

widget_class "*" style "user-font"

gtk-font-name="Microsoft YaHei 10"

#Nodoka-silver是使用gtk-nodoka-engine的主题,只依赖gtk2。对于不想多装依赖的本人来说,比murrine引擎要好一些。

2009年6月27日星期六

又是豆腐渣

本来昨天看了No Man's Land心里已经够难受了,今天又在Solidot上看到关于上海某处新楼倒塌的新闻。看了图片,觉得很心寒。一整栋楼软软的趴在那里,就像No Man's Land最后静静躺在地雷上的士兵一样,沉重得让人窒息。

为了防止原帖子被河蟹,下面转载了一些图片,来自这里


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

OpenVPN翻墙

其实blogger很早之前就被屏蔽了,由于太忙,想大不了有什么想写的写在豆瓣日记里呗,所以就没有积极的考虑翻墙。最近google reader和www.google.com终于也被屏蔽了,越想越气,这人还怎么活。开始积极的思考翻墙。

首先想到的是tor。tor确实好配置,不过龟速实在难以忍受,于是想到了OpenVPN。目前找到了两个免费的OpenVPN服务,分别是ultravpn和alonweb。首先到alonweb的官方网站下载必要的文件,解压到家目录中。然后把解压出的alonweb.conf中的"redirect-gateway"改为"redirect-gateway def1"(如果你自己是处于一个LAN网络中已经有一个default gateway的话)。

modprobe tun,然后sudo openvpn --config alonweb.conf --ca alonweb.crt就可以启动openvpn了,不要忘了先要安装openvpn这个软件,和在alonweb的官网上注册。

然后就可以测试了,ping xxx.xxx.0.1(这是启动openvpn时提示信息最后几行中显示的),如果能ping通,就成功了一半。至此,就建立了自己的电脑到远程vpn服务器的一个隧道。如果启动openvpn时把"redirect-gateway"注释掉的话,使用route命令查看一下本地的路由表,会发现只有到xxx.xxx.0.1的连接会通过新建立的隧道,而其它通信还是通过原来的网关。但是我们用vpn的目的就是用来翻墙,所以必须要进行一些额外的配置。其第一步,就是在配置文件中设置redirect-gateway def1(刚才我们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还有2步:
1. sudo sysctl -w net.ipv4.ip_forward=1,允许内核进行ip forward
2. 设置iptables:
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s xxx.xxx.xxx.0/24 -o eth0 -j MASQUERADE
/etc/rc.d/iptables save
/etc/rc.d/iptables start
注意这里的xxx.xxx.xxx.0/24是你自己所处的实际内网的网段,与OpenVPN的输出信息完全无关。我就是在这里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想想,这里的含义应该是:由于我处于这个内网,我的所有访问必然会经过这个内网,所以只要把与这个内网的所有通信都route到隧道就可以了。

经过以上的设置,本机所有的网络通信都通过隧道进行,这显然不是最合理的。至于如何精细调节,可能就要在iptables或route上下功夫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经测试,速度还是可以忍受的,比tor要快得多。

最后ps一下:alonweb是有广告的(ultraweb还没试),不过这对于我来说反而是一种安慰——自由软件事业还是需要大家的支持。

2009年5月3日星期日

用Scribefire发布blogger文章注意

其实也没啥好注意的,就是如果在大陆使用的话设置account的时候要把http改成https。

然后就是发布的文章总是草稿,还需要再登入blogger控制台进行发布。


Powered by ScribeFire.

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更快的查看mldonkey进度的方法

以前要查看mldonkey,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web界面或第三方gui如sancho。下面介绍更简单的利用telnet查看进度的方法。

1. 编辑~/.bashrc,加入一行:

alias m='(echo "auth username password";echo vd)  | nc -q 1 localhost 4000 | awk '"'"'/\[D/{print"\033[0;32m"$7"\t\033[4;31m"$8"%\033[0m\t",$14"KB/s"} /Down:/'"'"' |head'

然后source ~/.bashrc就可以用m来查看前10条进度记录了。


2. 多用户的权限配置策略

如果是单用户的话,没什么好说的,把你的用户名和密码写在上面的命令中,然后想办法保证.bashrc文件不会被别人看到就ok。

如果是多用户,假设自己是管理员user1,还有一个一般用户为user2。我想查看所有用户的进度,但是user2只能查看自己的进度。并且为了安全起见,用于查看的用户没有管理员权限,则可以如下配置用户和组:

user========group=====================admin

admin=======mldonkey==================true

user1=======mldonkey group1==============true

user2=======group2=====================false

view========group1 group2===============false


group============admin

mldonkey==========true

group1===========false

group2===========false


并把user1的默认group设置为group1,如此设置的效果为:admin基本不用;user1具有管理员权限,但是它下载的文件属于group1组,能够被view用户看到;user2只能看到自己的下载的文件,但是view用户也能看到user2下载的文件。剩下的就只需要保证.bashrc不被别人看到了,其实看到了也无所谓,大不了把我下载的文件取消了,至少无法改变我的设置


3. 可能用到的命令

以下为telnet命令:

groupadd group1 true/false #true则该组具有管理员权限

useradd user passwd group

useraddgroup user group #把user加入到group组中

userdgroup user group #设置user的默认group

chgrp num none/group #把某一个下载进程的所属组改为group,none则为只有其所属用户才能看到

以下为shell命令:

cd ~/.mldonkey && mv files.ini temp && cat temp |sed 's/mldonkey$/group1/g' > files.ini && rm temp #把以前用管理员帐号下载的文件的group值都改为group1




Powered by ScribeFire.



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

VIM的插件式输入法

刚加入douban上的vim小组,然后发现了vimim这个插件式输入法,试用之后,我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自家的xterm一直没有搞定中文输入(可能是因为ibus本身就不太完善的关系?),因此虽然终端和vim能够显示中文,但是在终端vim下无法输入中文很是郁闷。安装了这个vimim插件之后,奇迹般的搞定了终端vim的中文输入而且不会出现ibus的种种奇怪问题,可以说是最近除了完成LFS的创建以外最振奋人心的事。
一下是安装过程:
1. 到这个网站的下部下载插件
2. 在这里下载码表,我下载的是拼音码表
3. 把上述文件放到~/.vim/plugin文件夹下,如果没有的话直接创建即可
然后就可以测试了:
vim test
在插入模式下按下ctrl+^(实际上就是6)键,此时vim的提示区显示为"--插入(语言)--",然后输入拼音就会出来选字框了,空格选字。其它很多种玩法在这里有介绍,还没有来得及全部试,试了一下“点石成金”貌似很好玩。

另外,firefox也有一个嵌入式输入法名为fireinput,我用opera不准备尝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

linux下的chromium试用成功

以前曾经试过,没有成功,隔了1个多月再来测试,已经基本可用了。

安装:
arch下直接使用AUR即可,如果安装了yaourt,直接yaourt -S chromium-browser
其它发行版自己看看不稳定仓库里面有没有吧,或者可以自己用google code上的源代码编译

运行:chromium-browser

测试:打开普通的英文网页和中文显示都没有问题,下载也还行,会自动的在家目录建立一个“下载”的文件夹。打开gmail等google本家的服务也没有问题。

问题:
1. 貌似无法弹出对话框?想要设置options和登入一个需要密码的网站都未能成功(可以在地址中直接写下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入)。
2. 对https的支持不太好还是怎的,blogspot的页面显示不出来
3. 中文输入法还无法使用
4. 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崩溃退出

结论:基本可用,但是离取代opera还有较大距离,只能作为备用浏览器。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lfs手记之二

在进行到6.14第三次编译gcc的时候,重试了4次,两次是说“我找不到/lib/cpp这个文件呀“,我ln -sv /tools/bin/cpp /lib把第二次编译出的cpp链接到/lib/cpp之后,倒没有这个问题了,但是不断的跳出“我找不到stdio.h这个头文件呀“等等一大堆。但是经我的诊断,/usr/include中确实存在这个头文件,而
echo 'main(){}' > dummy.c
cc dummy.c -v -Wl,--verbose &> dummy.log
grep -B1 '^ /usr/include' dummy.log
又表明确实是在/usr/include里找头文件的。于是只有怀疑gcc的源文件有问题,仔细想了一下,第二次编译gcc时对源文件进行了修改,而第三次编译时图省事直接用的原来的源文件夹。虽然gcc, binutils和glibc都是在源文件夹以外的文件夹中编译的不存在编译污染问题,但是直接修改了源文件的话还是可能会导致错误的。于是删除原来的gcc-4.3.2/文件夹,重新解压,make通过。
总结:对于源文件夹的处理,个人有以下建议:
1. 只进行了patch的可以不管
2. 如果对源文件进行了其它修改,要么事先有备份,最简单的还是删除&重新解压
3. 如果在源文件夹中直接configure和make的,而又没有修改源文件,可直接make clean而不用删除文件夹
4. LFS手册的建议还是要采纳,其实手册开始写了建议安装完成一个包之后就把源文件删除,我没有动脑子而大胆采用省时做法,结果适得其反

lfs手记之一

本来以为可以无痛完成,结果看来要写成一个系列。本篇介绍从昨天到目前的失败经历,新的一轮从头构建lfs已经开始。
第一次lfs,在glibc pass1的时候就失败了(谢天谢地),原因是:
>:1: error: CPU you selected does not support x86-64 instruction set
> make[2]: *** [/mnt/lfs/sources/glibc-build/ucontext_i.h] Error 1
> make[2]: Leaving directory `/mnt/lfs/sources/glibc-2.8-20080929/csu'
> make[1]: *** [csu/subdir_lib] Error 2
> make[1]: Leaving directory `/mnt/lfs/sources/glibc-2.8-20080929'
> make: *** [all] Error 2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在开始LFS竟然没有检查host系统的架构,而LFS是仅针对32位系统的!看了一下gentoo的/etc/make.conf,发现里面的CHOST是64位,晕了。
解决方法有二:一是转投向CLFS,它是针对64位系统的,但是貌似更加复杂;二是另外找一个32位系统做host。对于我来说显然后者更容易,于是在另外一台服务器上重新开始。

另外又要发泄一下GFW给我造成的痛苦:出现上述问题时,google解决方案,只有www.mail-archive.com上有同样的条目,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网站竟然会被GFW河蟹掉,十分难以理解!最后花了10多分钟找到web proxy才算解决。

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

freenx所导致的设置冲突

2台服务器需要自动传送文件,我使用的解决方案是把各自的id_ras.pub的内容复制到对方的authorized_keys文件中,然后su -l myusername -c 'scp myusername@server1.org:.test ./'
但是设置了freenx之后,需要改动/etc/ssh/sshd_config把authorizedkey文件改为~/.ssh/authorized_keys2,而这个文件在上述文件夹中实际上不存在?这样,前述的id_rsa.pub的内容就没有去向了,当然也就无法实现不需要密码的ssh连接。
目前是把sshd_config改回原貌了事,不过如果找到authorized_keys2的工作机制之后应该可以两者共存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森海塞尔的耳机真TM结实

一副森海塞尔的入门耳机,插在电脑上同时搭在自己脖子上的时候忘了,往外走的时候硬是牵得电脑动了一大截差点从桌子上掉下来。赶紧试一试耳机坏了没有,结果完全正常。。。

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

mldonkey导入服务器和节点

用了这么久的mldonkey,今天才来干这件早该干的事。server.met和nodes.dat都是拷贝的用extreme用得很有心得的同学的现成文件,然后在web界面的输入框中输入:
servers 'server.met的绝对路径'
kad_load 'nodes.dat的绝对路径'
即可
导入并不会覆盖原来的列表而是添加新的服务器或节点,所以理论上是不用备份的

2009年3月30日星期一

awesome3.2的一个关于浮动窗口的小问题

更新awesome到3.2,发现soffice自动变成了浮动状态,而rc.lua里并没有相关设置。解决办法是Mod4+m把soffice的窗口最大化就可以取消其浮动状态了

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Gentoo安装lxde整理版

Lxde的wiki上写得有点乱,现整理如下
1. emerge安装layman和mercurial
2. layman -S更新overlay的列表
3. layman -a lxde添加lxde的overlay
4. 在/etc/make.conf中添加source /usr/portage/local/layman/make.conf
5. lxde的包都被Mask了,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emerge autounmask
6. 确保/etc/portage/package.keywords文件存在,然后autounmask lxde-base/lxde-common-9999-r1,注意最后的包要给出确切的版本号,用autounmask直到可以进行下一步为止
7. 安装lxde:emerge lxde-common virtual/lxsession pcmanfm lxpanel openbox gpicview -av
8. 在.bashrc中添加exec startlxde即可

Bingo!灰常简单的*-to-linux远程桌面

曾经用一台低端Windows机作为二奶机,跑一些Linux下面没有的程序,比如迅雷,rayfile等。无奈几天前由于供电原因该服务器被机房停用。本来也可以在自己的机器上wine这些windows应用,但是我这人有系统洁癖,最好的选择还是去污染不那么重要的一些服务器吧。而且服务器可以整天开而我白天是要出去的。要命的是很多window应用你根本只能在GUI下去access它,所以必须要在linux服务器上安装远程桌面服务。

如果你google一下linux remote desktop的话,所有的结果可能会告诉你用vnc吧。我尝试了tightvnc,不那么好用,而且根本没有连上,可能是我太笨吧...sign。偶然的在一个讨论tightvnc的帖子中发现有freenx这个东东,其声称是新一代的远程桌面解决方案。也是,人家tightvnc的说明文档都好多年以前的了,试试这freenx吧。

如果你用gentoo,搜搜freenx安装就好了。咱也不去hack它的配置,安装好了之后
nxsetup --install --setup-nomachine-key --clean --purge

就可以用了。

如果不行,一般都是ssh的配置有问题,可以检查以下条目:
1. /etc/ssh/sshd_config文件中Port 22前面的注释已经去掉
2. 上述文件中PubkeyAuthentication yes前面的注释已经去掉
3. 上述文件中AuthorizedKeysFile为.ssh/authorized_keys2
4. 如果client登录时总是停留在waiting authentication阶段然后因"280 exiting on signal 15"而失败,可能是新的ssh输入密码的方式问题。解决办法是编辑/etc/nxserver/node.conf,把里面的ssh验证改为0,SU验证改为1,然后把su加入wheel用户组。

这里要说一下nx的机制,它是默认是直接通过ssh协议进行通讯的,所以对于服务器重启之后要不要找找看需不需要重新开启服务这种问题,遇到问题再说吧。

好了,以上是服务器端的配置,简单得想撞墙吧。注意服务器上必须是要有xorg和至少一个窗口管理器的,我的是dwm。

然后是client端。我的笔记本用的是archlinux,搜了一下安装源里面的nxclient要用29M空间,而nomachine官方提供的client只要4M多,所以去下官方的client吧(前面都说了我这个人有系统洁癖)。貌似client和server的版本号可以不一致也没关系。

至于client的配置,只有两个地方要注意:
1. 如果你的服务器上有kde,gnome等桌面环境的话,就没啥可注意的,在Next...Next的时候看到选择环境选对应的那个就好了。否则,比如用的是dwm,那么你就要选Custom->连接的时候执行命令->输入exec dwm,还要在下面选择打开新的virtual desktop(晕吧,见末尾的图)
2. dwm是很好的一个二奶窗口管理器,如果没有头绪的话,知道默认的功能键是Alt, Alt+Shift+Enter打开xterm,Alt+Shift+c杀掉聚焦窗口应该就可以了。我的笔记本用的是awesome,老爸和儿子在一起还真是协调呢:_P

client端的使用,一个最基本的tip就是你不用每次都logout,只要disconnect就可以了,所有的进程还保持运行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只要把nxclient的窗口关掉就可以了,这时候会跳出一个对话框问你想要干吗,然后选择suspend即可。

btw:截图是用
scrot -s -d 5

弄出来的,60kb左右的小软,很好用啊

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

lftp with ssl/tls and more

Even though the encode of my ftp server is set to POSIX, and I've configured
set ftp:charset "gbk"
set file:charset "utf-8"

in ~.lftp/rc, which worked before, lftp on my computer still cannot display Chinese characters normally on the ftp server. And with no means can I figure this out.
Today I need to access my ftp server with ssl/tls protocol, and I tried the following command in lftp prompt:
set ftp:ssl-force true
connect ftp.domain.com
login username
Password:
ls

And I found it works perfectly and even the characters can be displayed normally!
Know maybe the truth is just that I've never digged deep enough, but the simple and out-of-expect solvement really made me quite happy. CLI is so powerful, that I can't wait to put all my friends up for this tiny thing.

Add: you can add "set ftp:ssl-force true" in ~.lftp/rc, and bookmark and "open" the encrypted site as usual

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如果豆瓣挂掉

近期豆瓣抽了几次,让我不得不担心它在不久的将来会挂掉。如果真的哪一天豆瓣挂了,我们这些铁杆豆瓣迷怎么办?成百上千的音乐和电影收藏,如果顷刻不复存在,我想我会像当初水木被取缔一样心碎。
所以,应该抓紧时间把自己的收藏搞到本地。另外,真的挂了的话,大家可能会考虑把资料都存在本地,然后像即时通讯软件一样交流数据?本来都到web2.0时代了,我们怎么还在找web1.0时代的解决办法?可悲
本来只是很短的一篇文,无奈豆瓣挂了,不能写在它的日志上

2009年3月19日星期四

锁屏软件slock

X环境下的锁屏软件,大的有gnome或kde各自的工具,但是对于我这种想尽量减少gnome和kde依赖的强迫症患者,显然是不太合用的。因此,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xscreensaver这个软件包。它的确具有锁屏功能而且还有屏保,但是安装后有十多M。如果只是想要锁屏功能的话,未免有点小题大做。
之前在awesome下一直用xlock,比xscreensaver是要小得多,但还是包含了一些屏保选项。今次在google上碰运气,找到了slock这个软件。
如其页面所说,可能的确是史上最小的锁屏软件了,只有几K。而且及其纯粹,运行slock就锁成黑屏,直接输入密码回车就解锁,根本没有用来输入密码的界面。够weird!

官方网站在这里,该网站上还有一些比较weird的软件,比如也是以kb计的窗口管理器/桌面环境dwm :_P

2009年3月5日星期四

opera的flashblock和附带tor配置

鉴于收取engadget的rss时常会被flash搞得opera瘫掉,所以想要类似于firefox的flashblock的功能。别看opera没有插件功能,其用户配置脚本可一点不比插件差。flashblock也有现成的脚本,不过是放在my.opera.com的,只有翻墙才能访问,所以就附带配置了opera使用tor。

1. tor的配置
参见archwiki,需要注意的是向config里添加的那一行最后的英文句点是必需的
这里贴一个opera自动配置代理的脚本,存成~/.opera/opera.pac然后在opera的代理中设置成自动使用这个脚本就可以了,在这个脚本里添加的域名是使用tor的域名:
function FindProxyForURL(url, host){
host=host.toLowerCase();

if(
dnsDomainIs(host,"wikibooks.org")
||dnsDomainIs(host, ".wordpress.com")
||dnsDomainIs(host, ".livejournal.com")
||dnsDomainIs(host, "my.opera.com")
||dnsDomainIs(host, ".uncyclopedia.wikia.com")
||dnsDomainIs(host, "whatsmyip.net")
)
return "PROXY localhost:8118";
else return "DIRECT";
}


2. flashblock的配置
十分简单,参见这里,把那个Flashblocker.zip下载后看说明就可以了

2009年2月22日星期日

Tealos: Palm OS5上的新一代Launcher

前几天在Engadget.cn上看到运行Web OS的Centro,后来的报道说这是用TealOS这个软件模拟的。在www.tealpoint.com上可以下载试用版。

使用报告:不愧是Tealpoint出品的软件,烤了1天多,还没有重启过。速度稍微有点慢,但是还可以忍受,并且由于Web OS的界面特性,速度慢让你只是觉得Card在滑动而已。
虽然并不能实现多任务,但是有些经常需要查看的程序如日历、任务等可以以卡片的形式显示,有时可以免去进入这个程序的需要,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伪多任务吧。手势操作很顺溜,尤其是把不要的card扔出去的时候很有快感。
最新版1.05和Palm Treo 650有很好的兼容性,建议一试。TealOS bug不多,有一个缺点就是耗电较快,电池能够使用的时间大概会缩短1~2天。不过相对于易用性,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Ibus图标:只能用神奇来形容

桌面环境:xorg+awesome,Qt4.4,没有GTK库
安装ibus-git和ibus-pinyin-git后,在启动ibus-daemon时要加上--xim参数。之后Opera等Qt程序中可以使用ibus,但是xterm和urxvt等终端程序中无法使用。
还有图标问题,任务栏中是空的,输入状态bar上也是5个叉。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的神奇事件是:安装了firefox及其依赖,然后把这些软件包全部卸载,图标竟然可以正常显示了。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还有就是,ibus用起来其实有点慢,至少比之前使用scim时要来得慢。

2009年2月19日星期四

命令行样式定制

Archlinux默认的命令行是纯白的而且提示符不会显示目前的文件夹等内容,有点不爽。这里稍微进行一下修改。

1. 修改PS1样式:就是提示符的样式了。编辑.bashrc,加入类似下面的语句:
export PS1='\[\033[0;36m\]\h\[\033[0;35m\] \W>\[\033[0m\] '

注意类似于PS1="\[0;36m\h \W> \[0m"的表示方法会导致换行问题,而上面的语句是从Gentoo的/etc/bash/bashrc抄出来的,经测试没有问题

2. 让文件显示颜色:使用dircolors,方法如下:
dircolors -p > ~/.dir_colors
echo "eval \`dircolor -b ~/.dir_colors\`" >> ~/.bashrc
echo "alias ls=\"ls --color\"" >> ~/.bashrc

之后通过编辑~/.dir_colors就可以修改ls时显示的颜色样式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Installation of Archlinux with a Simplified Chinese environment

Note: 'Cause ibus-git-20090213 does not work in opera on my laptop right now, this post will be written in English
Note2: Because upgrade of Archlinux is seamless, though Arch2009.2 has been released, I still preferred the 2008.6 edition

1. Base system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medium: Arch 2008.6 livecd
Installation method: Ftp installation
Repository: ftp.sjtu.edu.cn
NOthing goes wrong.

2. Desktop installation & configuration
X server version: 1.5.3
Display card: ATI Mobile Raedon X1250
Desktop environment: awesome3.1.2-1
Window manager: awesome3.1.2-1
Login manager: SLim
Locale: zh_CN.UTF-8

pacman -S xorg catalyst awesome slim hwd
modprobe fglrx
hwd -a #generate a xorg.conf
aticonfig --initial

Then modify xorg.conf, comment out all lines containing "InputDevices", and set default depth to 24. Then startx to see if it works.
Configurations related to SLim and laptop please refer to Archlinux Wiki, it's enough.
Don't forget to add fglrx as default loaded modules in rc.conf!

3. Chinese enviroment setup
Edit /etc/rc.conf and change locale to zh_CN.UTF-8
Edit /etc/locale.gen and uncomment the "zh_CN.UTF-8" line
then

locale-gen
cp simsum.ttc /usr/share/fonts/TTC
cd /usr/share/fonts/TTC
mkfontscale
mkfontdir
fc-cache -fv

then add /usr/share/fonts/TTC to xorg.conf and simsun works!

4. xterm
Edit .Xdefaults as follows to display chinese:

XTerm*preeditType: Root
XTerm*cursorColor: OliveDrab1
XTerm*background: black
XTerm*foreground: AntiqueWhite1
XTerm*font: -misc-fixed-medium-r-normal-*-18-120-100-100-c-90-iso10646-1
XTerm*wideFont: -misc-fixed-medium-r-normal-*-18-120-100-100-c-180-iso10646-1
XTerm*scrollBar: True
XTerm*scrollbar.translations:#override \n\
<Btn5Down>:StartScroll(Forward) \n\
<Btn1Down>:StartScroll(Continuous) MoveThumb() NotifyThumb() \n\
<Btn4Down>:StartScroll(Backward) \n\
<Btn1Motion>:MoveThumb() NotifyThumb() \n\
<BtnUp>: NotifyScroll(Proportional) EndScroll()
XTerm*selectToClipboard: True


5. todo
xorg tuning
ibus

2009年2月13日星期五

Palm下用Mcphling快捷调用程序

想在sugermemo中调用zdic_da,尝试了用command bar方式,十分不好用。经过查证,才发现command bar是Treo600的方式,在650上的确不是很好用。之后又尝试了butler的快捷键调用,结果不知道为什么根本无法实现。然后找到了Mcphling。

Mcphling真的很好用,可以在任何程序中一键调出菜单,然后选择要运行的程序或DA。使用方法见此贴,建议Palm Treo 650的用户把快捷键设定为右shift,之前不要忘了在其它占用右shift的程序中把该键释放出来,比如有些掌易中设置了用右shift切换中英文,恢复成默认就可以用phone键切换而空出右shift了。

一些常用的DA见这里

2009年2月11日星期三

理解NVFS存储技术中DBCache容量的影响因素

看完阿海的这篇文章后,终于对上述问题有了一些理解。拿我的Palm Treo 650来说,其内部有一块32M的NAND Flash和一块32M的DRAM。其中前者属于非易失性闪存,在掉电后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数据,就类似于MP3播放器中常用的闪存,或者可以比喻成电脑上的硬盘;而后者学名为“动态随机存储器”,在掉电后数据会很快丢失,类似于我们电脑上的内存,存取比前者快速。650上两块存储器的分配如下图:

文件存储:其中rom(小写)是我们刷机才能修改的部分。RAM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RAM,是由NAND Flash虚拟出来的,只有在硬启时才会被清空,在启动时会接受部分从rom解压出来的文件。而ROM(大写)则是rom解压到DRAM上的数据。
软件运行:运行程序时,对于电脑的硬盘和内存又有不同的比喻,此时RAM和ROM都相当于硬盘,而DBCache和动态内存则相当于内存。多数软件都会调入DBCache中运行。
可见DBCache最大容量主要取决于ROM的大小,而ROM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实际rom的大小。如果rom image足够小,解压后的ROM的体积会有更为客观的缩小,使DBCache最大容量大量增加。比如我刷了个Bob忠于原版的rom,DBCache硬是从原版的7M左右涨到了13M。
刷一个小rom之后RAM容量也会有可观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rom的部分文件会解压到RAM中,另一方面是因为rom和RAM共用一个物理存储器。刷了上述rom之后我的RAM大约增加了4M。

结论:
1.DBCache和RAM的大小都受rom(是指rom image而不是ROM)的影响。而程序运行主要是在DBCache中而不是RAM中,所以刷小一点的rom对提高稳定性和加快运行速度很有帮助。只有对于采用NOR Flash非易失存储的老机器,由于程序就在NOR Flash中运行,内存中装的软件多少才会影响运行速度。
2.讨论存储功能时,NAND Flash=硬盘,DRAM=内存;讨论系统运行时,ROM+RAM=硬盘,DBCache+动态内存=内存,rom退居二线。

2009年1月31日星期六

Palm视频解决方案-flv

Palm Treo 650有一块高分辨率的显示屏,不用来看视频的确可惜。在SD卡上装一些小视频空闲时看一看还是蛮符合统筹学的。
这里先讨论flv视频,因为其资源丰富,不用自己转换,而在palm的屏幕上播放清晰度又刚好可以到完美的程度。
1. 播放软件:推荐kinoma,界面很干净清爽,功能也丰富。另外coreplayer1.24及以上版本也可以播放flv,不过感觉太臃肿了,播放其他格式视频tcpmp足矣
2. 普通视频下载:网上很多flv下载网站了,有一个flashmov出的软件也可以一试。这些解决方案至少对土豆和你家的管子是有效的
3. 高清视频下载:在我看来目前高清视频质量最好的要数6间房,但是很多下载网站都得不到它的下载地址,经试用绿盟的6间房下载器可用。不过说实话650的屏幕大小没有必要用高清视频,经实机测试,kinoma是播放不了高清flv视频的。
播放效果很好,竟然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字幕,看来650的屏幕确实不是盖的。

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串门期间杂感集合

前面约一周的时间都在到处串门,没有电脑上是自然。偏偏又有些多愁善感,于是记在小胖上回来来一个小结。
山寨传奇:在我们的市电视台上看到打一款山寨手机的广告,模仿iphone,名叫star phone。其实也就模仿了外观和一个滑动解锁而已,多点触控是没有滴,做工也很差。不过价格很诱惑,1200。其实对于只想要一个大屏幕的使用者倒也还不错。
上网本:看到一个电视购物广告,卖的竟然是ASUS的EEEPC。华硕什么时候也掺和进来了?估计是最原始的机型,价格1000多。不过广告就有点夸大了,有些高清电影3D游戏这个东西还是看不了的。然后我已经50岁的大伯想要买一个在工厂宿舍里用。我在心里想大伯你真modern。
被拖欠的工资:二姨夫本来是建筑公司的(其实现在也是),前几年投了不少的钱进一个建筑项目,然后今年项目完工刚好遇上经济危机和地产泡沫,据说本金和分红将会被无限期拖欠。这个年代,被拖欠工资的不只是农民工啊。
小城故事:其实没啥故事,只是想说我们这个城确实够小而已。城分为城南和城北,花1个小时就从城南的最远点走到了城北的最远点。不过走的是1环,不知道算不算作弊。
至囧则无敌:我只想说JayJayChou你能在大灌篮里面想出乾坤大挪移这招真的是太无敌了。
真真假假:原来我要成名里面的许鞍华真的是许鞍华,我一直以为伊是个男的。
华硕也跟风:华硕也采用atlet lansing音频系统了,不过我还是不会买华硕的本。
春晚又遗憾:扯淡占了超过一半,除了城市变奏曲、踢踏舞、杂技和纵贯线以外其它节目都乏善可陈。之所以要说杂技,是觉得他们像吉普赛人一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太不值了。会场的那几个观众算个吊
亲切的同学:前天初中同学聚会,其实可能说死党更准确。强粑、毛猪、黑儿、华仔、站长、锅巴、阿五、马尾和老蒋都来了。兔子、歪脖和骚鸡没来有点遗憾。从下午玩到第二天早上,和锅巴对唱了情歌,大家吃了火锅打了麻将,互相陈述了藏在心里的八卦,女生向我咨询大姨妈不规则事宜,我劝锅巴快点找个另一半好消掉脸上的痤疮,最后几个男生好奇的看着女生从包里掏出一大堆化妆品开始化妆。散了回来,想这堆死党真的已经像亲人一样亲了,能有这样一堆朋友真的是一辈子的福气。想到以后天各一方,真的很不舍,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这样亲切的朋友了。
完了

为何linux让我痛苦

这次到表弟家去,被要求在他的电脑上装linux。表弟读高一,我对于能影响90后的人十分荣幸,于是欣然接受任务。
先说一下主要配置:CPU是笨死的2.8GHz,内存是可怜的256M,硬盘80G转速可能是5400不过我觉得可能更低,显卡是A厂的反正比我家的台机好。我真的很不明白这样搞怪的配置方正是怎么想出来的。
至于发行版,以前表弟曾尝试过使用ubuntu的wubi安装方式,不过貌似问题多多放弃了。这次还是要求我给他装Ubuntu。我说你这个垃圾电脑装ubuntu都嫌大(ubuntu810要求的最低内存是256M),给你装hiweed好了。于是下了hiweed的livecd。很囧的是这小子没有刻录机,曾经住在附近有刻录机的小表妹元旦又举家搬迁了,于是只好硬盘启动livecd,其中的曲折不再细说。这种方式十分慢,这垃圾电脑连图形界面拖起来都嫌累,更要命的是installer有bug,而最新的hiweed貌似只有livecd方式,于是只好放弃我心中对“新手+破电脑”组合的最佳中文发行版。
然后只有试官方的ubuntu了,用了其livecd之后发现原来那个bug是来自官方。此处爆linux的缺点之一——bug往往修复得很慢,当然其实这是多数发行版的通病。那就只能用原始的安装方式alternative cd了。其实我更喜欢这种方式,也很不愿意看到一些发行版完全依靠livecd而把这些东西抛弃了。安装过程中出现分区管理器看不到硬盘的bug也不细说了,很好解决。由于解决这个bug的时候把硬盘给umount了忘了在之后mount回来,导致只有基本系统被安装了。没关系,咱用光盘镜像做安装源apt-get install ubuntu-desktop,然后见识了ubuntu的臃肿,装了1个多小时。之后又遇到了xorg不认键鼠的问题,此时我真的想吐,遂放弃。迄今还没有那件关于电脑的事让我有这种感觉。
其实个人一直不喜欢ubuntu,它可能适合新手但进阶用户使用起来会很难受。无奈其源多社区大新手都爱用,我所用的linuxmint+awesome也没有到如此不堪的地步,所以就一直用mint用下来也懒得换了。考虑给表弟装arch,后来一想算了给这样还有点不懂事的新手装arch等于是宣判了他的linux之路的死刑,arch还是留给自己装吧,以后就用arch+awesome打遍天下。
所以呢,最终还是给他装个了深度xp。
总结:
1. 我心中的linux,还是gentoo和arch
2. 现在linux和上面一些软件的开发有些偏离了我觉得linux应走的路,可能更炫更方便,但是有些linux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却丢了。比如上面说的过度依赖livecd,和最红火的软件compiz。
3. linux的哲学对新手宣传得不够,他们往往关注于软件的代用、桌面的炫丽和易用性,而像系统架构、vim、tex这些linux真正的NB之处却不愿去碰。
4. 对linux没有一股执着只是想尝尝鲜的话,就用深度xp吧。深度的xp还是不错的。
5. 对使用xp的建议:深度非sp3版+老毛桃撒手不管版PE+深度一键还原,勤做恢复是王道

购票记

从北京回来的时候没有买到返程票,所以只能在自己所在的小城市买票。经历也够曲折的。提前15天售学生票,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放票。只有一个学生票窗口,售票员也很墨迹的不说。于是无头苍蝇样自己去撞。昨天上午老爸去了一次想买11号的票,说还没有打出来。售票员还很神奇的刷了一次学生证,我在心里想你把我优惠卡刷光了怎么办。今天上午老爸又去碰运气,被告知已经卖完了。于是下午亲自去尝试买12号的票。问了两次,第一次售票员说明天才放出来。到外面转了几圈,问了另一个站的熟人后再去,说人家站都卖了你们这里咋不卖呢?于是该售票员想了好一会说好像确实是今天放票不过是晚上八点你七点多来吧。于是回家去。
在家问了首发站的同学说昨天八点就放12好的票了,我纳闷,铁路局真神奇。
晚上七点多再探虎穴,换了一个售票员。我排在那里没事问12号的票出来没有,她斜了我一眼说最晚只有8号的。我说我学生票,她说学生证拿来。我一边递学生证一边犯嘀咕我到学生票窗口不买学生票我有毛病。然后她竟然真的没看有没有票就把我学生证拿去刷了!之后的话更让我哭笑不得,说12号的学生票卖完了。我说我今天下午4点多才来过售票员说8点放票你现在放完了那是什么时候卖出去的,她说不是8点放票是下午两点放票啊,我说那你们为啥乱说,她说领导说改就改我们也没得办法。这时候她看我有些像要发飙就帮我查了一下,软件提示到8点才售票,于是我便和她开吵。吵了2分钟坐栏杆上排队,到八点买票走人,发现我竟然拿的001号。
总结:
1. 学生就是后妈生的
2. 小地方的售票员其实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放票,大家就不要难为他们了
3. 相信人不如相信机器,买票的时候一定要售票员把软件刷给你看,提示一定要自己读
4. 一定不要轻易把学生证给售票员刷,刷几次就空了,可能学生票都买不成
5. 想得通的话坐飞机吧,别给自己活罪受。唉,可惜我就是想不通啊

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

试用google chrome

google一直不出linux下的chrome,而个人又比较抵制模拟windows下面的软件,所以这个东西出来了很久我这样一个科技男也还是没有去体验。今天回到家,睡了一觉搞好家里的电脑之后便把这个心中的神物安装下来试了一试。

安装:十分简便,从任何一个浏览器登入chrome的下载页面,直接点击下载然后允许运行就可以了,貌似安装文件不是太大,很快就装好了。

运行:流畅得让我想哭。以前用过的任何浏览器,IE核心的就不说了,firefox3和我甚为推崇的opera在chrome面前都黯然失色。有人担心的每个页面一个进程可能引起的过度的资源占用也没有出现。我不由得一百个盼望原生的linux版chrome的诞生。

界面:精简到极致。默认状态下对中文字体的渲染有点丑,不过应该是可以改进的。类似于opera的快速拨号很好用,而且也很流畅。

插件:主要测试了一下flash插件,在adobe下载安装给windows的版本就可以了。播放时CPU占用率30%左右,应该还算正常。

已经晚了,以后再继续尝试新的特性。

无U盘无光驱安装WindowsXP

家里的电脑系统出了故障,光驱坏了,U盘又不支持ZIP或HDD模式,于是只能如此安装。

经过探索,最简单的步骤是:

1. 用迅雷下载一个deepin的精简版安装光盘,最好不要下sp3的,慢得要死;然后再下载一个老毛桃的“撒手不管”版winpe

2. 把winpe的内容解压出来,进入setup文件夹,把winpe安装到硬盘;同样的把deepin的光盘内容解压到D盘一个文件夹

3. 重启,进入winpe,注意看准时机按住ctrl以最简模式启动winpe,这样它就完全运行在内存中了

4. 进入winpe后,打开“我的电脑”格式化C盘(如果pe在C盘上读取内容这里将无法格式化)

5. 进入解压后的deepin的文件夹,运行setup.exe,在弹出的提示符环境中指定目标盘为C盘。Ok,等十多分钟一个全新的windows就装好了

在此之前还尝试过从DOS运行winnt.bat和在U盘中安装pe再在PE中安装xp。不过前者对NTFS格式的C盘很头痛,后者不是所有的U盘都适用。这里的方法应该是一个比较直接而简单的方法。

16号,坐普快回家

铁道部确实应该道歉应该想办法如何面对众怒。

在学校订T9的票,结果拿到临客,后来听说到西南、东南、东北去的很多次列车,在学校订票的话都是拿到临客。教育部被铁道部给摆了一道。无法只能自己去火车站搏票,幸好由于机票价格太高原来2个决定飞回去的同学决定一块坐火车回去,于是便不惧了。最终没能买到T9而是拿到了1389的票,多出9个小时,也罢,忍了。

到了车站才发现以前经历的春运都不是春运。我们是通过小红帽上的车,但上了车之后发现座位竟然快满了。后来售票大厅开始放人进来时便上演了我所见过的最牛的拥堵。一个同学在外面帮我们买返程票,然后我见到他在火车外面排队的时候(那时前面只有十几个人)距他走进来的时候差了十多分钟。

从北京开走的时候,便已经无法在过道上走动了。

后来,车上的人只增不减。我算是明白了,那些在T9不停的站的人,所能上的最快的车就是这辆1389;而那些没能上去自己所买的车次的人,所能上的最快的车也是这辆1389。于是所有车站没能处理或不愿花心思去处理的人都涌上了这辆1389。有两次,在车上看到两个方向走的人完全挤成一团无法疏通然后有人开始哭,作为学生,也只有被铁道部耍了的这一次才能看到这种情景吧。中国人拥挤堵道的本事算是见识了,而铁道部无作为更让人觉得心凉。

差不多快要崩溃的时候到站了,很神奇的竟然快比预期快了2分钟。原来真的是什么神奇的事都可能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