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星期四

吃到草莓,想到"Across the Universe"

本来不打算写这部电影的,因为它在我寒假所看的诸多片子当中确实显得无趣。演员太奶油,剧情太薄弱又俗气,歌也不像"Harispray"那样能够抓住我的耳朵。

今天,吃了同学的草莓。这是我今年第一次吃到草莓,然后,就想到了这部电影。

说实话,这部电影的想象力还是蛮高超的。比较出彩的是验兵处的那一段,以及郊外马戏团的那一段,还真是梦境呢。不过,让我由一颗草莓联想到这部电影的,是草莓炸弹的那一段。被伤害的爱,墙上到处流着汁却像淌着血的草莓,以及最后投放在越南战场上的草莓炸弹——我真的还没有看过这么诡异有创意的段子。

这部片子看成一个有着杰出才华的导演的梦呓也还是不错的。其实梦呓的话为什么不像“超市夜未眠”一样不要讲什么宏大的故事呢?

2008年2月27日星期三

西语大舌颤音之路(三)

前面已经初步学会了颤音,虽然可能不太标准。前面发出颤音先要舌头轻抵住上颚然后半主动半自动的颤动舌头发音,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练习舌头不需要抵住上颚并且完全自动的颤动舌头。

昨天选cucurrucucu这个词发了一整天,今天则幸运的发现了aburrido和arriba这两个更有利于练习的单词。练习的时候发现舌头确实可以不用抵住上颚,然后发音时送气量确实要比较小才能得到比较圆滑的颤音,如果送气量过大的话不但颤动次数较少(最多只能颤到2次,而送气量合适的话目前我可以颤到4次),而且听起来很机械像是自己主动用舌头打出来的。

除了送气量要小以外,还要注意发音之前舌头是有点往后缩的,然后送气时稍微往前面伸但是绝对不会抵到下颚,然后又会边颤动边往后缩了。

至于如何引发舌头颤动,我昨天一直是发/z/这个音来引发的,而刚才练习这两个单词的时候发现,只要想着要用这个音来引导并且让舌头做好准备就可以了,实际上做好准备之后就开始送气并开始颤,让这个引导用的/z/音几乎听不出来是可行的,而且结果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很圆滑而且可以多次颤动的音。并且,我发现,发出这种音时颤动的不是舌尖而是舌尖偏后的位置,而发音时也感觉送气最狭窄处就是这个位置和口腔上壁之间。

好了,接下来几天,就用aburrida和arriba来好好练习吧。

2008年2月25日星期一

command line下也有X错误?

看到网上看ASCII编码的视频的文章,很感兴趣。貌似要点就是在纯字符界面下用mplayer来看flv视频。于是ctrl+alt+F1切换到纯字符界面照做,然后出现的情况就是:黑屏,然后键盘无反应。这种情况,除了正要切换到X但X无法唤醒之外,我无法想到其他原因。

所以,小白还是不做的好,尤其是与X有关的时候。

西语大舌颤音之路(二)

昨天学会了让舌头颤动。今天就用Gracias这个单词狂练,虽然到最后貌似能够发出这个音了,但是我觉得自己是主动让舌头颤动的而不是气体吹出来的,不知道这个算不算。

然后,晚上便开始猛练hombre, eres, rico, pobre, mujer等单词,不管是不是大舌音。后来发展到看到r就练习大舌音。然后总算有了一点信心。

晚上用了太多时间来练习,要做作业了。不过也可以不要放松,一边做作业,一边听Alberto  Iglesias的"Cucurrucucu  Paloma",然后练习其中的rr,尽量把颤音拖长。

今天就到这里了,推荐一个很好的网站:studyspanish.com

2008年2月24日星期日

西语大舌颤音之路(一)

今天,在Livemocha上完成了我的法语第四课之后,突发奇想想要学习西班牙语。照样走语音路线,先选了最难的大舌颤音来攻克。这个音,果然不是盖的,都有人为发不出这个音而自杀的,看来我也得经过漫长的时间才可能发得出来。

首先要让自己的舌头能够颤起来,我采用的方法是网络上一个仁兄推荐的快速的说"的了"(是dele哦),然后越来越快。然后最重要的时候到了,刻意让你的舌头颤起来,此时舌尖要放松,舌根有点绷紧,送气要平和。这个时候发出什么音来不用苛刻,只要能感觉到舌头自己颤起来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今天,我算是已经达到这个目的了吧。

复仇三部曲——黑暗中的病态呻吟

韩国的类CULT片。CULT得不算很深,但还是有令人毛骨悚然的能力。因为它不像昆汀的那样总是不发娱乐元素,它的骨子里是黑暗。

Sympathy for Mr. Vengeance

中文译名《我要复仇》。这个译名很赞。自从聋哑小弟的肾被骗走后,整部影片便陷入了无休止的仇恨漩涡之中。不断的残酷的死亡,到处寻仇的两个人一点一点的陷入癫狂,一步一步的成为杀人狂或变态。这一切是那么的自然,我看到痛苦时几次想反驳,但是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影片中不乏黑色幽默式的自嘲:姐姐因痛苦而叫得死去活来这边小弟却因为听不到而在悠闲的煮面条,小女孩掉入水中小弟却因为聋哑听不到她的呼救,复仇的父亲被杀死时极力想要看清被钉在胸口的纸却始终看不到。看到时觉得不可思议,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CULT:我也想说它没有CULT得很深,但是我想朴导一定已经尽得CLUT片的精髓,并且将之结合以唯美,从而显得有点哥特。小女孩尸检时,朴导“很好心”的没有让我们看到血淋淋的场景,但还是把手术刀划过肌肉和扒开胸腔的声音送给了我们,岂知这样的表现方式更让人汗毛倒竖。然后是小女孩淹死时一小半横露在水面上,和水面的倒影一起显得诡异非常。然后是没有言说但装在几个袋子里的小弟的尸体。我从没有感到过这么寒冷。
唯美:很多死亡,都有哥特的氛围,因此表现得尤其唯美。姐姐的埋葬,小女孩的倒影,电梯中的牵手。死亡原来真的这么美丽!
表现手法:的确很有希区柯克的风格。定格的画面,突然冒出的鲜血,剪影似的光线运用。无疑,很久很久没有看到过这么有霸气的表现风格了。
内涵:我觉得豆瓣上一位朋友说得很贴切,当人们除了复仇找不到其它事情可做的时候,就只有进行无止境的复仇了。

Oldboy


中文译名《老男孩》。如果说第一部主要是看风格,那么这一部主要是看故事和表演。它不催泪也不诡异(诡异的东西都可以用催眠和精神分裂来说明),但是有直到最后才破除的悬念,有紧张的节奏,有夸张的剧情和表情丰富的演员。

剧情:涉及两个乱伦和两个复仇。吴大秀的复仇只是李宇珍复仇计划中的一环。局中局套中套,隐藏在其中的又是病态的人生。
CULT:如果真要说CULT的话,只有影片前头的密室禁闭有点CULT的味道。整部影片的血腥和暴力只能归于动作而不是CULT。
致敬:密室禁闭应该有向"Saw"致敬的味道 ,而挖墙逃跑显然有向《肖申克的救赎》致敬的味道。
紧迫感:情节紧迫如同Rush类电影,在rush时主角通常也是面无表情如出一辙。
表现手法:虽说是动作,不过是很xie的动作。背上插把刀与人群乱斗,顺手掰把牙刷往人身上捅,剪刀也可以塞进耳朵里,不是酷,而是有CULT的味道,虽然不够CULT。
表演:都很夸张。很足以带动情绪。
内涵:关于爱?其实我觉得没有很深的内涵,因为这是我认为三部曲中最娱乐化的一部。

Sympathy for Lady Vengeance

中文译名《亲切的金子》,我觉得比另一译名《我要复仇》好。金子千方百计想进行的并不只是复仇,而可以说是一种救赎。讽刺的是前面好像愚得可以的神父竟然是一个差点让我们的金子挂掉的私家侦探(?),而开头很令人惊奇的说出“扑街啦,衰仔(这句翻译得真是NB)”的金子竟然是采用非正常手段惩治罪犯的“超级英雄”。帅呆!

CULT:主角是大长今李英爱,CULT 之气自然完全fade掉了,代之以温情。女性,即使复仇,也是充满温馨的么?
唯美:唯美之风又回来了。处处可见的冷酷女郎的剪影式形象,猩红的眼影和惨白的面容,都是哥特的典型标识。而很多发生在雪中的场景,即使是一枪把敌人头狗身的假想敌崩掉,也是一种美到极致的病态。
表现方式:高度交错的场景让蒙太奇也成了本片的亮点。想象力十分丰富甚至令人匪夷所思,如崩掉假想敌,以登山的方式闯入资料库,还有那把枪 。最有意思的是各位帮助金子的狱友和被金子杀死的“巫婆”,这些即使在影片中也含有假想的意味,因为太过巧合而不可能。但是导演给了很大的篇幅来为金子的复仇做了完美的铺垫,我想,他想给这个系列来一个总结吧。他铺垫的不仅仅是复仇,还是一种救赎。
内涵: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动作片,而是侧重于思考。思考主要集中在金子终于把白老师抓住之后的那段黑白场景(又向Sin City致敬了,可惜用的不是白色血液)。在那一段里面,影片彻底脱离了现实,变得荒谬起来。这一段病态而神经质的场景,集中体现了这几部的矛盾和思考。到底是复仇还是放弃还是救赎,各种想法都化为了刀子和斧子砍到了仇人身上,然后得到的是什么呢?然后真的就了然了吗?最后还不忘把赎金追回来。
黑色幽默:集中体现在黑白场景中。不知那儿冒出来的刀;A对B说我刀用完后可以借你然后B两手上的东西一和变成大砍刀;警察教第一个吃螃蟹者用刀要刀刃向上或者直接向下捅;最后大家齐心协力把血收起来把人埋起来还把血做成了蛋糕(?)。让人笑又让人哭。
唯美:最终,情节终于又回归理性,在雪中,金子和女儿Jenny终于互相拥抱在一起。好唯美!更唯美的是,金子拿出块象征纯洁和不再犯罪的豆腐,联想到之前神父递上来又被金子打翻的豆腐,前者才是真的救赎!
与第一部的相似性:片名(囧)。这一部金子和女儿由于语言不同而不能相互理解 ,第一部小弟听不见所以铸成大错。这一部警察为自己的过失而帮助复仇,第一部警察为钱而帮助复仇。

********我是分割线********

复仇三部曲,都有点癫狂,也有点真情。但是最惊心动魄的,是人心无止境的黑暗,和人们在这种黑暗中无休止的病态呻吟。所幸的是,除了第一部以外,其余两部的结局多少还有那么一点救赎的曙光。

2008年2月23日星期六

Freedom Writers——真实的奇迹

这必须得是奇迹。

此片的第一印象,是原来美国的种族主义还是如此严重。

然后,一个老师改变了一群互相敌视被社会抛弃的孩子。虽然的确有点主旋律,但还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她甚至邀请到了一些和平名人来给孩子们讲课,真的很神奇。不过,最神奇的是,这件事是真的。这样的真实的奇迹,其实并不多见。 大多数情况下,leader们都只是像magaret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否定而已——前者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后者是利益使然。

Orz....跑题了

基于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情节不作评价,无非是催泪而已(我被感动得死去活来)。不过由于是真实的故事,把它当成是"Sicko"那样的纪实类影片来看也是可以很有收获的。不过正由于是真实的故事,家庭生活真的可以不必拍进影片中。

Hilary Swank是不是也算一个大嘴美人呢?

其他演员也很赞哦,有很多不同种族的人,而且都是既纯真又苦大仇深滴

Hairspray——欢快的歌舞盛宴

绑定灰姑娘这个小小题材,小小抓住种族平等这个背景,再结合肥胖和黑幕,一场歌舞的欢快盛宴就这样开始了。

改编自百老汇名剧,歌舞和造型自然是几乎完美。而演员的夸张表现也正向我们昭示了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部歌舞剧。很好很强大。

特拉沃尔塔反串的mamma,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了,不过表现得蛮好的。整部剧中除了女主角,我觉得表演得最好的就是他/她了。

2008年2月19日星期二

Cinderella Man——大萧条时期的又一个传奇

Russel Crowe又成功的演绎了一个人生,及"Beautiful Mind"之后。

背景和"Seabiscuit"类似,都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故事。奋斗过程也差不多,只想说Russel Crowe扮演一个领救济款的悲惨人物太牛了,"Beautiful Mind"里面的纳什也是。

除了奋斗的励志和感人以外,值得一提的是演员:

饰演妻子的Renee Zellweger,本来在"BJ单身日记"里面并不喜欢这个胖大姐。但是在这里面我看到她也可以扮演悲情角色,而且扮演得十分到位。







饰演经纪人的Paul Giamatti也表演得很到位,看起来很奸滑,实际上很厚道,哈哈。

Auf der anderen Seite——在人生的另一边


第一次看土耳其电影,看到的是宽容。

Nejat对父亲的宽容,Lotte的母亲Sussan对Ayten的宽容,Yeter对女儿的爱打消Nejat的偏见,Lotte及Sussan无私的爱改变了Ayten。最震撼的是机场的两具棺材,一具从德国回到土耳其,一具将要离开土耳其到回到德国。正是这两具棺材,一具播下了怨恨的种子,一具打开了宽容的大门。

很喜欢片中交错的场景,更喜欢土耳其美妙的画面(可能因为我第一次在现代电影中看到土耳其吧)。然而,土耳其和德国有什么渊源,还有土耳其的那段动乱,我却不得而知。

Eastern Promises——平民与黑社会

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真正意义的黑手党电影——我相信黑手党和“黑帮”是有区别的。

影片对黑手党的揭露可以说是红果果,暴力镜头也是不遗余力。对于喜欢紧张气氛的人来说,应该不无聊。

重要的是影片中牵涉了一个平常家庭,她敢于与黑手党接触并且斗争。在这种斗争面前,卧底什么的都不那么抢眼了。

女主角Naomi Watts还是见过,在“21克”中对她印象深刻,因为她的嘴四周有一圈突起。。。

Seabiscuit——传奇的是马

一匹弱小但是跑得飞快的马,一匹永远不甘落后的马,一匹受尽苦难但是永不屈服的马。本来这样的题材,并不足以使讲述这匹马的电影成为一部史诗。但是,加上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历史背景总够了吧?

这匹马的发现便是一个传奇。奇迹般的暴发户奇迹般的相中了一个落魄牛仔作驯马师,这个落魄牛仔又奇迹般的相中了这样一匹羸弱的马。而屡犯错误的骑师之所以能够一直当这匹马的骑师,正是因为富商早年丧子这个奇迹般的巧合。

之后,便是一匹默默无闻的马的发迹史,这正与当时美国人经受重创需要白手起家的趋势相吻合,因此这匹马很快成了美国民众的代表。正因为如此,这匹马才能成为多少美国人的精神支柱,成为一个传奇。也正因为如此,富商之后的受伤和复出,其实也没什么了,催泪而已。

下面有该马的铜像:


扮演富商的Jeff Bridges(左),驯马师Chris Cooper(中)和快嘴William H. Macy(右)都演得很出色很符合人物性格,尤其后者十分出彩。不过Tobey Maguire终究是小生。

The Brave One——真实的超级英雄

神不知鬼不觉的惩治那些逍遥法外的罪犯,有“超级英雄”的味道。不过一个精神有点失常的弱智女流比蜘蛛侠蝙蝠侠这一类的“超级英雄”要真实和精彩得多。犯案的过程很简单也很精彩,女性目击者拒绝作证也反映了“超级英雄”的含义。刚开始觉得结局不该这样皆大欢喜,但是根据女主角最后说的话来看貌似她还会继续扮演“超级英雄”,或者警探会让她改邪归正?

演员:

Jodie Foster怎么像一个男人婆?

Terrence Howard,恩,已经见过很多次了。

Cider House Rules——甘愿孤独

很为孤儿院的三位工作者感动,甘愿孤独,为一群被抛弃的孩子献上温暖。这种孤儿院,与在“雾都孤儿”,“简爱”里面看到的孤儿院大不相同。在这里,孤儿被分为两类,有的无所谓地在这里快乐的生活,有的渴望外面的世界希望被领养(就像有一个小男孩见到领养者就跑过去说我是最棒的)。

主角Homer,实际上也属于后一类。机会到来,他毅然而决然的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了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父亲一样的医生Dr. Wilbur Larch,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之后的事情不必细说。我看到医生给他寄过来医疗箱时,我便大概明了了之后的发展。

Homer充当第三者的故事实在没有新意,所谓的“规则”我也毫无头绪。听说Larch医生的死讯后,Homer终于也决定甘愿孤独。医生死得悲凉,死前那个像儿子一样的Homer也没有回来的打算。不过医生和Homer之间的感情实在太感人。

本来不太喜欢Tobey Maguire(因为蜘蛛侠),不过连续看了"Seabiscuit"和本片后,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

演员:

Charlize Theron(左)和"Knocked Up"中的Katherine Heigl在笑起来的时候有点像:


Dr. Wilbur Larch的扮演者Michael Caine,确实很适合这种慈祥而又悲凉的角色。

Running Scared——有内容的rush类电影

不错的rush类电影,虽然长达2个小时,但是没有冗余情节(废话,rush类电影不是都没有冗余情节吗)。这么长的时间很快快就在脏话和暴力中过去了。

人物之间的关系安排得也很巧妙。并且,rush类电影里面一般难以表达出来的情感因素和人物心理也表达得比较好——纯洁的友谊引发了大多数故事,纯粹的善恶感使妻子的杀死了变态,同类人的相惜使妓女在被抓时喊出了“宝宝快跑“,还有Joe的悔过和善良拯救了压抑的小孩进而拯救了他的继父。总的来说,是一部内容很充实的rush类电影。

还有,最后俄罗斯插画风格的剧情总结以及音乐我很是喜欢。

Vitus——天才的悲欢童年

我相信片中的vitus至少有部分是虚构的。说虚构是因为这样的全科天才不大可能出现,说部分是因为片中的钢琴弹奏确实是两个少年真弹的。

前半段是关于天才儿童的悲:钢琴上被母亲拿出来炫耀,因此母亲决定把他培养成天才,因此行动受到限制甚至朋友也被严格挑选。他忍受了,只在爷爷家中才能有肆意飞翔的感觉。长大几岁后,终于无法忍受,从阳台跳下,并开始假装摔坏了脑子。这一切,都是计算好的。如果不是确实很压抑很悲哀,他会计算这些东西么。

后半段是天才儿童的喜:终于不再被强迫干一些事情,终于可以和同龄人混在一起,终于可以玩自己想玩的东西。而且,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自己的天才,叱诧股市,演奏钢琴,翱翔天际,都是处于自己的意愿。

影片中的钢琴弹奏和少年vitus干的拯救家庭和拯救爱情的事情很有人小鬼大的快感,而影片也告诉我们,天才不需要逼迫,他们自然知道自己想要和应该干的事情。

No Country for Old Men——我只能看出无奈的暴力现状

为什么是这个片名?我真的看不懂。我只能看出好红好暴力,我只能看出老警长对暴力现状的无奈和犯罪者的肆虐。但是我还是看不出来跟“老无所依”有很大的关系。

抛却上面的内含,就是一部犯罪片或是警匪片了。像冰雪暴一样,罪犯还是那么变态。不过,到了最后,我开始喜欢这个罪犯了。我想,他是有一股杀人冲动,但是也还是有原则的。冒犯他的都得杀,为了说话算话敌人的老婆也得杀。但是如果不是必须得杀的话,掷个硬币猜一下正反面,你答对了就不杀。虽然这样的“原则”有点让人不寒而栗,但是比起老牛仔为了钱牺牲老婆要好得多(当然不考虑法律因素)。后面他被撞后向小朋友买衣服并且执意要给钱更显得这个人不那么坏。这里提一下他被撞的镜头,真的太突然太突然了,吓了我一跳。

对于老牛仔不想说什么,虽然很会打架,但是不那么喜欢——拜金主义者。

老警长,我不明白他晚上去探查出了命案的房间时为什么没有被杀掉。当时杀手在里面啊,而且按照杀手的作风是应该把他杀掉的啊。搞不懂。

Evita——人性和音乐的史诗

麦姐主演的音乐剧或说是歌舞剧,因此在歌舞上可以说是我看过的现代派歌舞剧/音乐剧当中成就最高的。其中的很多歌曲都有十分经典的旋律,由麦姐唱出来更是有说不出的韵味。而且,麦姐的舞也跳得很霸道。至于Antonio Banderas,我只觉得名字和相貌都很熟悉,但是确实不记得再哪里还看到过。不过,他的歌确实也唱得很不错就是了。

作为歌舞剧,里面的几次“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都让我眼眶很湿,尤其是每一次都结合了当时的情景。第一次是evita终于称为首都的大人物,向广大群众解释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并且希望得到爱戴的时候;第二次是evita病重向广大群众通告自己将无法再接受他们委以的重任的时候。第一次,阿根廷为这样一个社会底层的弱女子用自己的名声和肉体挤入上层社会反倒得不到理解而哭泣;第二次,阿根廷为这样一个终于可以施展报负改革社会的女子却不得不因为疾病而放弃好不容易快要实现的梦想而哭泣。也是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才理解了这首歌的含义。

电影中的其他歌曲,像evita初见peron时唱的“我很适合你”,像evita病重时唱的“你要爱我”,都是十分美催人泪下的经典曲目。

影片中有一个叫Che的角色,串起了整个剧情。看到前面大半时我都还很奇怪,为什么Che说的都是evita的坏话,但是evita去世时却是万人空巷?后来发现了,可能Che的心理,也就是当时阿根廷人民的心理。而从最后守望在总统府邸门外的一群平民中的Che的表情来看,他此时也开始理解evita了。Evita的一生中,前半段都在被人误解被人唾弃,因为她是一个靠美貌向上爬的毫不留情的女人。但是,后来人们明白了,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女子,也只能这样而已。当人们最终理解了她奋斗的目标时,人们便开始奉她为圣。

最后,该片的爱情表达得也很好。Peron的扮演者的忧伤表情和眼神那叫一个杀啊。

2008年2月15日星期五

命令行关闭显示器

很简单啦,命令行输入
xset dpms force off

就可以了,之后可以移动鼠标或按键激活。解决了屏保不能关闭背光的问题。

如果要关闭屏幕同时锁屏的话,执行以下命令即可:
xset dpms force off |dcop kdesktop KScreensaverIface lock

2008年2月3日星期日

Johnny Depp你不该唱音乐剧——Tim Burton版“理发师陶德”

自从在杂志上不止一次看到关于2008版“Sweeney Todd”的介绍之后,便很是期待,昨天终于有幸观看。

可以说,画面和音乐的哥特风格完全不亚于Tim Burton以前的若干作品,甚至哥特风更加浓厚。昏暗的场景,红得像油漆的血液,黑或灰的服饰,惨白的面容以及黑眼眶营造出来的深不见底的眼睛,不仅恐怖,而且浪漫。尤其是片头的大片血浆和Mr. Todd割喉时如井喷的血液,很是吓人。我没有看过以前巡演版的音乐剧“Sweeney Todd”,所以没法评价故事。只能说故事也好哥特:谋杀,人肉馅饼,扭曲的爱,恰恰就是我听过的很多低调哥特音乐的叙事主题。

由于没法比较故事,我只能说一些我所体会到的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剧中的歌曲。由Johnny Depp等一些非专业歌剧演员演唱的歌曲真的是惨不忍听。可能巡演版中是有着极其优美或者冰冷的旋律的,但是在这个电影版中我真的听不出来。如果要以音乐剧的眼光来审视的话,我觉得比不上“如果爱”,赶“歌剧魅影”就差得多了。偏偏这部电影中大多数时候都在唱歌,真的让我不能不以音乐剧的眼光来审视——所以,我在豆瓣上给它打了个“还行”。

最后想说的是,这一部电影比我以前看过的Tim Burton的所有电影(“大鱼”,“僵尸新娘”,“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剪刀手爱德华”)都要CULT。

BJ Diary——绅士与肥姐的爱恋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傲慢与偏见”。
如果以英国浪漫爱情喜剧的立场来看的话,这部电影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就像去年的“真爱至上”一样。但是不幸的是它有“傲慢与偏见”这个老前辈,所以在我带着审视的目光来看完这部“BJ单身日记”之后便找出了很多不足。剧情跟“傲慢”基本是雷同的,只是少了个大姐线而已,所以下面直接说我对此片的批评吧。
1. Mr. Darcy在影片中也说了脏话。打架的时候说一下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什么最后深情相吻的时候也要说那个f**k呢?哦,顺便说一句,这里的Mr. Darcy仍然是Colin Firth,而且他穿驯鹿外套和戴圣诞老人领带的场面很让人忍俊不禁。
2. Bridget Jones,虽然说从剧情和导演安排上来看就应该是现代版的Elizabath,但是我的确不愿意承认她像Elizabeth。BJ很肥,你看她从消防滑竿上滑下来的场景最明显;BJ很脑残,不然如何搞砸了那么多工作;BJ很花痴,竟然差点被Mr. Wickham(实际上在此片中是Daniel)二次搞定;BJ很邋遢,你看她的blue soup。此片中的BJ,完全没有Elizabeth那样的睿智和温柔;虽然可以勉强说她至少和Elizabeth一样宽容大度,但是我想这恐怕应该算是“心宽体胖”。此片中和“傲慢”中一样高不可攀的Mr. Darcy,竟然“第一眼就爱上了”BJ,我觉得真是缺乏铺垫的——除非男的8岁女的4岁的时候就已经一见钟情了。如果说“傲慢“中至少还算上流阶层之间跨度不很大的爱情的话,这里只能用”灰姑娘的故事“才说得通了。说了这么多,其实BJ各方面还可以,就是太花痴这一点让我难以忍受。
3. Daniel。唉Huge Grant您的形象算是毁了,由于讨厌Mr. Wickham的缘故,我顺带把Huge Grant给讨厌了。由于看过很多遍“傲慢”,所以Mr. Darcy一出来我就对他崇拜不已,而Mr. Wickham出来了我就肯定对他憎恶至死了——不管演员是谁。
其他的还好,真的还好。不过我不打算看第二部了。在我看来“傲慢”的结尾已经是完美,如果来一个续集,那肯定是续貂之作。

Eagle vs Shark——我所喜爱的诡异

又见独立电影。之前最喜欢的电影"Once"是爱尔兰的,这一部是新西兰的。
说实话这部电影够离奇的,一个处处讨人嫌嘴角一直歪着似笑非笑的快餐店女服务生,爱上了一个长得奇丑(至少比起其他明星来说不漂亮就是了)爱讲脏话一堆坏毛病的四眼男店员。然后就是俗套的女的跟着男的回老家玩然后发生感情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不过这部独立电影却是相当了得。
首先说一下幽默感,那个强呀——整部电影我是从头笑到尾的。笑料很多是像星爷那样无厘头的,比如突然冒出个女儿,比如轮椅上的老爸突然蹦起来。也有一些不是无厘头的笑料,可能只有了解某些文化的人才能看得懂了。比如聚会上大家玩的格斗游戏,我使用linux,所以马上就发现这是一个开源的“真人”格斗游戏,所以能会心一笑。
然后说一下人物。可以说男女主角外貌上都有点其貌不扬,而且在大城市中的生活其实都很不如意,可以说是处于社会底层吧。拿豆瓣上一位朋友的话来说,就是“闷骚”。在这部影片的一句话评论中,某报说“这是一对精神病患者的可悲的生活写照”,我觉得很不爽。的确这两个人很不可思议,一个无可救药的爱着糟糕的男友,一个为了多年前的屈辱只想复仇。但是我并不觉得这两个人是可悲的。男的一直被父亲忽视,他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只不过是想要得到父亲的重视罢了。可能开始的时候觉得女的付出的爱不值得,但是当我看到男的等了女的一夜之后,看到女的其实在小镇上很受欢迎的时候,看到弟弟对女的的关心后,我想,这个女的也是幸福的。
据说,这部电影,是根据导演和男女主角的青涩回忆揉合起来的。作为一部独立电影,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场面。但是恰到好处的动画和超现实主义的镜头,可以说完全弥补了前面两项的不足甚至更加出彩。和"Once"一样,我在豆瓣上给这部电影打了5颗星——现在这种清新又能打动人的电影实在难得。

American Beauty——所谓中年危机

很久以前就听说,昨天晚上才看。由于是英文字幕,看得不很贴切。不过凭我的英文功底,自认还是基本看懂了。感觉最深刻的,倒不是此片所要反映的种种问题,而是好多出人意料口阿。
本来以为Mr. Lester会被Jenny的男友杀掉,然后看到后面以为会被他妻子杀掉,没想到是被Jenny男友的老爸杀掉,真是意外。
本来以为Jenny的女友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交际花,本来以为她情场老手很浪荡,但是最后她说“这是我的第一次”让我大跌眼镜。
Jenny男友的老爸,本来以为他是BL的坚决反对者,但是自己就是一个BL.......吗?
Kavin Spacy扮演的这个Lester其实是影片中所有悲剧的核心。正是因为他迫于工作压力而疏远了妻女,才会有妻子的红杏出墙,才会有女儿的叛逆。而他渴望新生时找到的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女儿的朋友,这让女儿对自己更不屑。然后他开始吸毒,因此被误认为BL,因此被杀掉。最后,当他,他妻子,他女儿及其男友,以及女儿的朋友都开始坦诚都开始想要面对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一切都被看似不相关的人发出的一枪破坏了。不过也难说,Lester的死,可能正是其他人新生活的契机也说不定。
可以说,这是一部汇集了当代美国人所有悲剧的悲剧。

Vier Minuten——音乐的天使与魔鬼

又是一部为人民的文化事业鞠躬尽瘁的老师的故事。不过这个老师有点特别:她在监狱里教钢琴教了一辈子,她年少时曾经有过痛苦的回忆,她是一个lesbian,她对人并不算得友善甚至可以说有些绝情;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她的确是一个好老师。
有老师必然有学生。这个学生是个被社会抛弃的没心没肺的毒辣的但是有着极深的钢琴造诣的女囚。本来以外她只是一个凶狠的杀人犯而已,后来发现她是顶罪的她也很美好,然后发现哦这部电影是賺眼泪来的。
就是这样一对看起来其实都有点没心没肺的师徒,互相关心互相爱戴(或者说爱?........囧)了。然后师傅为了满足徒弟的心愿带她“越狱”去参加比赛,不惜卖掉自己的钢琴。最后是徒弟充满激情的表现了生命华彩的一次演奏。影片在特警把正在鞠躬的徒弟铐住的时候结束,很是震撼。
很遗憾的是字幕很多乱码,关于老师和她年轻时的女友的故事我真的没有看懂。
这部德国片还是不错的。

BBC1995版“傲慢与偏见”

两个字——神作!

据说这是最忠实于原著的版本,看完了之后发现果不其然,和2005电影版“傲慢与偏见”在一些地方有着显著差别。其中最显著的一幕我觉得是Mr. Darcy第一次向Elizabeth表白的时候。BBC版是在Mr. Collins家中,2005电影版是在雨中。虽然后者看起来更有激情,不过Mr. Darcy本来就是一个闷包子,n'est pas?

这一部里面的Elizabeth稍胖,不过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好。2005电影版里面由Keira Knightley扮演的Elizabeth我觉得过于冷酷了点(当然只是从她那像刀削过的脸型来说),而这一部里面除了睿智以外还表现得很可爱(下图咯),反正是各有好处吧。


而由Colin Firth扮演的Mr. Darcy,可以说是我看过的版本当中最符合原著的。很绅士,看起来很高傲,但是也有一点憨厚(或者说善良吧)的感觉——典型的英国老好人绅士(下图咯)。看了这一部之后才发现在“真爱至上”里面也有他作为主角,可惜了当时只知道Huge Grant,都不记得他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了。有机会一定要补一下。


爱情骗子Mr. Wickham,在此片开始看起来其实还蛮正派的(尽管我书和电影都看过2遍)。但是到了后面真是猥琐之势不可挡也。这一点可以说处理得十分好啦。

然后扮演Mrs. Bennet和那个什么lady的演员,貌似也是老戏骨了吧。

总之,这一版“傲慢与偏见”才是真正完美体现简奥斯丁作品精髓的一版。

Sense and Sensibility——老龄版傲慢与偏见?

其实这一部在大体上和“傲慢与偏见”是雷同的:只有女儿因此面临扫地出门结局的乡绅家庭,富有的白马王子,虚有其表的爱情骗子,以及一个可以说纯洁得傻冒的大女儿和性格锐利的二女儿。二女儿在开始的时候同样的讨厌自己的白马王子而被爱情骗子欺骗,然后爱情骗子同样都是为钱傍上一个富姐才原形毕露。然后最后照样是姐妹双双幸福出嫁的美满结局。
不过我认为这一部还是赶不上“傲慢与偏见”。首先是女主角大多数都很老,比如大姐,比如大嫂等等。然后是这里的二女儿玛丽安娜并不像“傲慢与偏见”里面的伊丽莎白那样睿智,相反却像丽迪亚般缺乏头脑——上校能够义无反顾的爱上她我真的是觉得很惊奇。其实看到快完的时候我还以为玛丽安娜会挂掉然后大姐也找不到好归宿,怎奈这是简奥斯丁的原著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悲剧结尾的,所以我看到的是草草到来的完美的爱情。最后想说一下Huge Grant,他怎么表现得那么傻?我完全无语。
不过,抛开上面的牢骚,“理智与情感”还是很不错滴。也许我想来喜欢看英国古典电影吧...........

2008年2月2日星期六

Atonement——古典与激情

战争与爱情,有点像珍珠港。
早熟而自大的小女孩,造就了一个误会,引发了一场悲剧。其实故事内容没有什么新颖的,但是也还不错,没有觉得失望——毕竟好久没有看过悲剧了。
女主角Keira Knightley一改2005版“傲慢与偏见”中的凌厉而睿智的形象,在此处扮演了一个看似冷酷却可以为爱而狂的女性。还不错,她那狠狠的脸型其实很适合扮演冷酷的人。
有人说男主角太奶油,其实还行啦,人家年龄本来就不大嘛。